教育综合小测验
1.下列活动,属于教育的是( )。
A.爸爸教小明偷东西
B.小明不小心触碰到火苗,发现火苗是烫的
C.妈妈告诉小明不要乱扔垃圾
D.蜜蜂采蜜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故C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出发点是坏的不是教育;B选项具有偶然性,不符合有目的;D选项是动物的本能,也不是教育。故ABD都不符合教育的概念和本质,因此C选项正确。
2.小红的妈妈告诉小红:“只要好好背书,明天就不用上补习班了”这属于(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
负强化是指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提高其行为出现的概率。题干中,去补习班对兰兰来说是一个厌恶刺激,兰兰的妈妈说如果好好背书就可以撤销这个刺激,目的是为了提高背书这个行为出现的概率。因此,兰兰妈妈的做法属于负强化。B项正确。
A项:正强化是指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提高其行为出现的概率。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惩罚分为正惩罚和负惩罚。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消退是指没有任何强化物的呈现,行为频率的下降,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3.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
A.苏霍姆林斯基
B.维果斯基
C.科尔伯格
D.布鲁姆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物与其思想理论的对应。
A项: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全面和谐教育理论,在《给教师的建议》(也称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等著作中,系统论述了他的全面和谐教育思想。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
B项:维果斯基提出著名的文化历史发展观,以及最近发展区理论。
C项:科尔伯格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最经典的就是“汉斯(又译海因茨)偷药”的故事,让儿童对道德两难问题作出判断。故本题正确答案是C。
D项: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学科结构,提出了结构主义学说和发现教学法。
4.古代一些帝王为了能够“返老还童”,想尽办法寻找林丹妙药,但最后都失败。这说明人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A项: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不可逆,不可跨越。“返老还童”违背了顺序性,所以不可能成功,因此A选项正确。
B项: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C项:不平衡性具体表现: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二是不同方面所达到的某种发展水平或成熟的时期是不同的。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
D项: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
5.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哪种特点?( )
A.主体性
B.创造性
C.间接性
D.示范性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的劳动特点。教师的劳动特点包括复杂性和创造性、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长期性和间接性、劳动的示范性和主体性、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其中,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题干中,“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强调老师要以身作则,言行举止会成为学生的榜样,体现的是示范性。故本题选D。
6.学科课程标准是指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要以纲要的形式编写,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称为( )。
A.教学标准
B.教学计划
C.教学内容
D.教学大纲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标准。1992年,原国家教委在制定九年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时,把“教学计划”更名为“课程计划”。指导我国这次课程改革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仍用“课程计划”这一术语,把原来用的“教学大纲”改称为“课程标准”。因此课程标准又叫教学大纲。故本题选D。
7.( )被誉为心理学第一人和心理学之父。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洛克
D.冯特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物头衔的对应。
A项,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学之父,其代表著作《大教学论》。
B项,赫尔巴特被称为科学教育学之父,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著作《普通教育学》。
C项,洛克其代表著作《教育漫画》,提出“白板说”;倡导“绅士教育”。
D项: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因此冯特被称为“心理学之父”,故本题答案是D。
8.从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来看,我国现行的学制属于( )。
A.双轨制
B.单轨制
C.分支制
D.双轨制、单轨制并行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制类型。
A项:18、19世纪的西欧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及特定历史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现代教育的双轨学制:一轨是为资产阶级子女设立的,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另一轨是为劳动人民子女设立的,从小学到中等职业学校,是为培养劳动者服务的。
B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形成的一种学制,其特点是所有的学生在同样的学校系统中学习,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各级各类学校相互衔接。
C项:20世纪上半叶前苏联建立的一种学制。这是一种在初等教育阶段强调共同的基础性教育,到中等教育阶段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两个分支的学制。
而我国现行的学制受前苏联的影响,属于分支制,故本题答案是C。
9.以下哪个是的狭义的教育制度( )。
A.学校教育制度
B.文化馆
C.国民教育制度
D.课堂管理制度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制度的概念。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如各种各样的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
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
而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故本题正确答案是A。
10.小王在读曹雪芹《红楼梦》的时候想象王熙凤的样子,这属于( )。
A.再造想象
B.无意想象
C.幻想
D.创造想象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想象的分类。
A项:再造想象属于想象的一种,是根据语言的表述或非语言的描绘(图样、图解、符号记录等)在头脑中形成有关事物的形象的想象,《红楼梦》是书面语言,因此A选项正确。
B项:无意想象,也称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它是人们的意识减弱时,在某种刺激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想象某种事物的过程。
C项:幻想是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幻想不立即体现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而带有向往的性质,是人们寄托的东西。
D项:创造想象是在创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人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11.“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所体现的教育特征出现在( )。
A.社会主义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奴隶社会
D.原始社会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各个时期教育的特征。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体现的是教育的非生产性,即教育是同生产劳动相脱离的,而这正是古代社会时期教育的典型特征。故本题正确答案是C。而在原始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教育同生产劳动是相结合的。
12.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
A.孟禄
B.利托尔诺
C.马克思
D.米丁斯基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起源学说的代表人物。
A项,孟禄是心理起源学说的代表人物。
B项,生物起源学说的代表人物有利托尔诺和沛西·能。故本题答案是B。
C项,劳动起源学说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D项,劳动起源学说的代表人物是米丁斯基和凯洛夫。
13.小明看到自己心爱的杯子被打碎,暴跳如雷,此时他处在什么情绪状态?( )。
A.激情
B.应激
C.情感
D.心境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情绪状态的分类。
A项:激情是一种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多带有特定的指向性和较明显的外部行为。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激情往往由与人关系重大的事件引起的。题干中“暴跳如雷”明显属于激情。
B项: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C项:情感一般指个体意识到自己与客观事物的关系后而产生的稳定的、深刻的心理体验和相应的反应。为干扰选项。
D项: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也叫心情。没有特定的指向性,不指某一特定对象,而是使人们的整个生活都染上某种情绪色彩。
14.古有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而今的教师也常说:“在学生的教育上,要善于提问激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这体现了教育具有( )。
A.永恒性
B.历史性
C.阶级性
D.继承性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社会属性。
A项: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B项:教育具有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
C项:在古代社会时期,教育具有明显的阶级性,统治阶级享有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而被通知阶级是没有的。
D项: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任何教育都具有历史继承性,后一时期的教育对前一时期的教育具有一定的继承,教育要注意继承与发扬本民族的传统。而题干中,无论古今,我们在教学中都注重启发式教学,正是教育继承性的一种体现,故本题答案是D。
15.决定教育的性质的是( )。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
C.文化
D.科学技术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同社会的发展。
A项:政治经济制度能决定教育的性质,具体来说,决定了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目的、宗旨和内容,教育的管理体制。
B项:生产力决定教育的发展水平,以及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C项和D项:文化和科学技术对教育只能起到影响的作用,而不起决定作用。
故本题答案是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