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势而为——导师回信中的那些潜台词
邮件联系导师之后,需要做的除了按部就班地进行复试内容的复习,最值得期待的就是导师的回复了,而导师回信中那些不同的内容,又代表着哪些深层的含义呢?又该做哪些准备呢?
第一种,欢天喜地型。
导师A:

导师B:

每年都会有很多同学收到类似的回复,如果导师能够在回复中表示出对你的认可并对你很有兴趣,甚至留下了私人联系方式。那这就是欢天喜地的状态了,只需要认真地准备复试内容,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不骄不躁不卑不亢,给老师留下更好的印象,那么录取通知书就在向你招手了。
第二种,值得商榷型。

如果导师的回复之中,没有给予明确的答复,也不要心急,这种答复依旧属于可以接受的范围。只不过对于复试而言,分数排名本身就是最为重要的事情。面对这种情况,各位同学可以继续认真地进行备考,有条件的话可以去联系一下在读的学长学姐搜集一下往年复试的真题,取得优异的成绩,做好自身迎接挑战。
第三种,另辟蹊径型。第三种回复导师的主旨大意一般为:我的招生名额已满,请你联系一下其他导师;本年度我们专业报考人数较多,分数要求较高;你的成绩和语言水平与我的研究方向匹配度不高等。这种委婉拒绝的回复,一般伴随着初试成绩较低的情况,除了认真地进行复试备考另行联系其他导师以外,还需要留意一些较早放出的调剂信息,以便万全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