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

首页 > 国家公务员 > 阅读资料 > 行测 >

行测言语理解题:“转角遇到爱”之转折文段

中公教育 2024-09-14 09:02:54 中公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在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中,主旨题占比较大且题干较长,难度系数高;但此类题目并非毫无方法,同学们可以通过主旨题中经常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关联词快速定位文段重点,找到作者观点。那么如何运用关联词找到重点呢?中公教育今天就教大家通过转折词在主旨题中“转角遇到爱”。

一、转折文段特征及标志

1.题干前后句子之间存在明显的转折关系并发生情感的转变。

2.题干中出现“但是、然而、可是、事实上、实际上、却、不过、”等转折词。

二、转折文段的解题方法

1.话题转换。转折之后前后论述对象不一致,重点在概括转折之后作者的观点。

2.内容对比。转折之后论述对象一致,只是陈述与转折之前不同的情况,重点在于对转折前后的概括。

三、小试牛刀

【例题1】扶贫干部自掏腰包到基层扶贫,是真扶贫、扶真贫的体现。但若一味宣扬扶贫干部自掏腰包扶贫,不仅会加重扶贫干部的经济负担,还会在一定程度上让贫困群众产生依赖心理。

对这段文字理解准确的是:

A.一味宣扬扶贫干部自掏腰包扶贫具有一定的副作用

B.应该大力提倡扶贫干部自掏腰包支持贫困户

C.当前存在大量扶贫干部自掏腰包扶贫的情况

D.扶贫干部自掏腰包扶贫是不得已而为之的

【中公解析】答案A。文段首先说到扶贫干部自掏腰包到基层扶贫,是真扶贫、扶真贫的一种体现。紧接着话题转折,通过假设句指出一味宣扬扶贫干部“自掏腰包”不仅会加重他们的负担,而且让贫困群众产生依赖心理。所以文段强调转折后作者的观点即指出扶贫干部“自掏腰包”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因此,A选项正确。B项“大力提倡”扶贫干部“自掏腰包”与文段观点相悖,排除。C项指出当前存在扶贫干部“自掏腰包”的现象,偏离文段重点,文中探讨的是自掏腰包扶贫产生的影响,且“大量”无中生有,排除。D项讨论的是扶贫干部被迫“自掏腰包”,无中生有,排除。所以答案为A。

【例题2】世人心灵深处均多少缺乏安全感,都有克服这种与生俱来的不安全感的需要,人们将这种由此形成的本能的渴望称之为“救赎”。西方文化反映了游牧民族先民的感受,因而当现有的水草用磬时,要找出路永远是寻求外在的绿洲。相反的,中国文化反映了大陆性农民祖先的感受,若今年收成不好,办法不外是就地从自我努力开始,譬如修筑灌溉管道、改进土壤与种子等等,以期来年的庄稼有质与量的增进。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形成东西方“救赎”观念差异的历史背景

B.东西方“救赎”观念的差异源于其文化内涵不同

C.东西方文化对“救赎”有着不同的认识

D.自我改良才是“救赎”的正确途径

【中公解析】答案B。第①句话指出“救赎”的定义,即渴望克服心灵深处的不安全感。接着第②讲西方文化反映的“救赎”观念是向外找出路,第③句话通过“相反的”进行对比,说明中国文化反映的“救赎”观念是自我努力。文段转折之后论述对象一致,只不过转之后在讲述与西方不同的中国对“救赎”的认知,进行内容对比,所以文段的重点在概括转折前后的内容,即“中西方文化不同,反映的‘救赎’观念也不同”。A选项说的是东西方“救赎”的历史背景有差异,缺少关键词“文化差异”排除。B选项指出文化差异是东西方“救赎”观念差异的原因,保留。C项指出东西方对“救赎”的认识不同,文段讨论的是东西方“救赎”的方法有差异,“认识”无中生有,排除。D项指出“自我改思”是“救赎”的正确方法,无中生有,排除,所以答案为B。

希望通过这两道例题的分享,同学们能够通过转折词精准定位文段重点,快速解题。

 猜你喜欢

查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备考公开课
山东公职类备考公开课
点击查看

国家公务员<

招考信息

报考指导

阅读资料

方法技巧 行测 申论 面试 时事政治 经验分享

考试题库

行测 申论 面试

各项目入口一键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