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东教师资格考试每日一练答案(3.03)
2022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即将于3月12日开始,如今距离笔试还剩不到一周时间啦,为帮助助考生备考2022教师资格考试,山东中公教育特别整理了山东教师资格考试每日一练及答案解析,本期内容:2022年山东教师资格考试每日一练答案(3.03)。
参考答案及解析
科目一(1-5)
1.【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教师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对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应充满信心。教师不能将学生的潜能完全否定,要看到学生未来的发展潜力,要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题干中,王老师认为小达是学体育的,对物理的问题讲解多少遍也不会懂,该老师的做法是错误的,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小达,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B项正确。
A项:学生的主体性是强调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并不是对教师的完全盲从,而是具有在教育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教育的可能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C、D两项:该老师的做法是错误的,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职业理念中素质教育观的内容,重点考查的是素质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现代素质教育观的内容是:素质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素质教育要坚持五育并举,坚持促进学生脑力与体力的和谐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结合本题,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活动与社会实践,这门课的设置从小学到高中均为必修课,它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正常进行,题干中吴老师的做法是错误的,排除A、C两项。吴老师安排学生上数学课,仅仅重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故正确答案为B。
3.【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包括:(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其中,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教学反思会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反思”要求教师时刻反思自己的不足。如撰写教学后记、撰写教育案例等。反之,教师不能骄傲自满,拒绝成长与改进。题干中,刘老师每天上完课后,都会撰写教学后记,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反观自己的得失。这表明刘老师在对待教学上强调反思。B项正确。
A项: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尊重、赞赏”要求教师能够尊重学生人格,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如老师针对离异家庭的儿童能够耐心细致地倾听,能够进行进一步心理疏导。再如老师能够关注到学生团结友善的优点。反之,老师不能侮辱、讽刺学生。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帮助、引导”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完善人格。如老师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难题。反之,老师不能够拒绝帮助学生。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合作”要求教师与其他教师或者家长进行合作。所以,教师不能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批评同事或家长。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4.【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实施素质教育的课程。实施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目标和内容的基础教育课程,就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主要包括:(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其中,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题干中,薛老师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掌握知识。这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中的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D项正确。
A项: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表现在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要求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5.【参考答案】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察教育观。
材料中白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符合新课程背景下所倡导的教育观。
首先,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素质教育不是只关注每个人或者一部分人,而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材料中,这位老师没有因为小楷腼腆不爱说话就忽视对他的培养,而是积极关小楷的成长,并夸赞小楷说话的声音很好听,关注班级内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其次,素质教育观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要求承认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材料中,老师针对小说话声音好听的特点,鼓励小楷多进行表达,做到了因材施教,使小楷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最后,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材料中,老师关注小楷各个方面的发展,并且重视小楷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小楷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更加反映出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
综上所述,白老师的做法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学习。
科目二(6-10)
6.【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体现的就是教育先行,即教育与经济的关系。A项正确。
B、C两项:均为干扰项,排除。
D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7.【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对文化的功能。更新、创造文化的功能是指教育通过创造新的思想与观念、发展社会科学技术,以及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对社会文化进行创造与更新。教育不仅直接生产新的文化,包括新的作品、新的思想和新的科学技术,还培养创造性人才,并把他们输送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使他们直接从事文化创造活动。B项正确。
A项: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是指教育对文化进行筛选,把经“过滤”了的文化传递给下一代,以促进文化的进步和发展。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意味着价值的取舍和认知意向的改变,这也是为了文化自身的发展与进步。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传递和保存文化的功能是指教育传递着文化,使新一代能迅捷、经济、高效地继承人类创造的精神文化财富的精华,迅速成长为具有鉴赏、创造文化能力的“文化人”。与此同时,教育将人类的精神文化财富内化为个体的精神财富,从而使教育有了保存文化的功能。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传播、交流与丰富文化的功能是指教育通过传播文化,使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流、相互交融,促进文化的优化和发展。国际性的文化交流使各民族文化之间相互补充,使得各民族文化精华汇合、交融起来,逐渐形成全人类的共同文化财富。这是民族文化融入全球文明的进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8.【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性质;(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宗旨和目的;(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其中,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指的是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总是要控制教育目的的制定,使教育目的符合统治阶级的要求,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在一定社会,培养具有什么政治方向、思想观念的人,是由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的。而生产力作为影响教育发展的最根本因素,决定着教育的发展水平,也会影响、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方向和内涵。因此,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方向和内涵的因素是生产力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故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9.【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包括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其中,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的特征主要有:(1)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方式来解决问题;(2)能够理解符号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3)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题干中,梦佳理解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涵义,说明其已经能理解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逻辑推理,理解符号意义,处于形式运算阶段。D项正确。
A项:感知运动阶段(0-2岁)的特征主要有:(1)通过探索感知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2)低级的行为图式;(3)获得了客体的永恒性(9-12个月)。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前运算阶段(2-7岁)的特征主要有:(1)“万物有灵论”;(2)一切以自我为中心;(3)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4)没有守恒概念;(5)做出判断时只能运用一个标准或维度。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的特征主要有:(1)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守恒性);(2)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可以进行简单抽象思维;(3)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只能刻板遵守规则,不敢改变;(4)思维具有可逆性(儿童思维发展的最重要特征)。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0.【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强迫症是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之一,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是指当事人身不由己的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题干中,赵峰刚进入高一就不断地思考“考不上大学怎么办?”可见赵峰有强迫观念,出现了心理问题。A项正确。
B项: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强迫洗手、强迫计数、反复检查(如反复检查门是否锁好)、强迫性仪式动作是生活中常见的强迫症状。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恐惧观念是指人类在面临某种危险情境,企图摆脱而又无能为力时所产生的担惊受怕的一种强烈压抑情绪体验。恐惧心理就是平常所说的“害怕”。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恐惧行为是指恐惧会使人的知觉、记忆和思维过程发生障碍,失去对当前情景分析、判断的能力,并使行为失调。如旅馆失火时,住在旅馆的人常常显得慌乱、紧张、不知所措、争先恐后往外跑,跑不出去就跳楼。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