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东教师资格考试每日一练(7.01)
科目一(1-3)
1.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杏林”指的是( )。
A.教育界
B.医学界
C.文学界
D.艺术届
2.人体中含有50多种元素,其中含量占体重0.01%以上的元素被称为常量元素,含量占体重0.01%以下的元素被称为微量元素。下列元素在人体中含量最高的是( )。
A.钾
B.钙
C.钠
D.碳
3.《长征组歌》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历尽艰险、英勇作战、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词作者是一位亲历长征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将军,这位将军是( )。
A.谭政
B.陈赓
C.邓华
D.萧华
科目二(4-10)
4.陈老师在讲"二氧化碳性质"时,讲台上放着两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气体,其中一瓶是二氧化碳,一瓶是空气,怎么区分它们呢?陈老师边说边将燃烧的木条分别深入两个集气瓶中,告诉学生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使木条继续燃烧的是空气,这种教学方法是( )。
A.实验法
B.讲授法
C.演示法
D.谈话法
5.通过向学生提出来思考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他们去深人思考和获取新知识的方法是( )。
A.启发谈话
B.总结谈话
C.复习谈话
D.评价谈话
6.关于备课工作说法正确的有( )。
A.备课要写好两种计划,即学期计划和课时计划
B.备课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
C.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础,所有的教师都应备课
D.教师的备课工作主要是写教案
7.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方法有( )。
A.讲授
B.讨论
C.参观法
D.实习作业法
8.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
A.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
B.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C.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学生
D.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
9.下列关于教学直观性原则表述正确的是( )。
A.教学直观包括语言直观、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B.教学中使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越多越好
C.直观教学由学生年龄特征、教学内容等多方面因素决定
D.直观教学不应该与讲解配合
10.《学记》中所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与教学中的哪一条教学原则相一致? 如何在实际的教学中运用这一原则?(简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