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东教师资格考试每日一练答案(8.09)
科目一(1-4)
1.【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
选项A,严谨治学,要求教师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选项B,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应当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选项C,为人师表,要求教师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选项D,爱岗敬业,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题干中,王老师最终收下了家长送的土特产,属于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违背了为人师表的要求。ABD三项与题意不符,故本题正确选项为C。
2.【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997年修订)。“尊重家长”规定:教师要尊重家长,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取得支持与配合。积极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不训斥、指责学生家长。题干中张老师的做法践行了尊重家长的职业道德规范。因此C选项正确。
3.【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
A选项,爱国守法,要求教师应当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B选项,爱岗敬业,要求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C选项,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应当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D选项,终身学习,要求教师应当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题干中,徐老师已经入职三年却还在不断学习新东西拓宽视野,是终身学习的体现。
故本题选择D选项。
4.【参考答案】
中公教育解析:
材料中石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首先,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要求教师应当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材料中,石老师发现学生没有及时上网课,主动打电话询问原因,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体现了关爱学生。
其次,爱岗敬业是本质要求,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材料中,石老师认真备课,查阅各种资料,请教年轻人如何上好课,对工作高度负责。体现了爱岗敬业。
最后,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要求教师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材料中,石老师的人生格言是陶行知先生的“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体现了终身学习。
因此,我们要向石老师学习,在教学中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科目二(5-10)
5.【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科技、人口等功能。
A选项,教育的文化功能体现在教育对文化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传播、交流、选择、提升、更新、创造的功能。
B选项,教育的经济功能体现在劳动力的再生产和科学技术知识的再生产、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
C选项,教育的生态功能集中体现在对人类自己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认知上。选项D,教育的政治功能表现在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教育能促进民主。
“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都是发端于学校,进而发展成全国性的政治活动,体现教育的政治功能。故本题选D。
6.【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这是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发生作用的主要途径。故本题选A。
7.【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速度是不均衡的,教育的发展可能超前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也可能落后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故A选项说法错误,本题选A。
8.【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五大规律分别是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以及个别差异性。
选项A,阶段性是指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地更替的,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过渡做准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选项B,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选项C,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一方面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另一方面,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如身患重病或有残缺的人,如果他有顽强的意志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身心依然得到发展。
选项D,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
题干中,“根据受教者在不同时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特定的教学方式”,是基于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故本题选A。
9.【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选项A,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指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地更替的,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过渡做准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选项B,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选项C,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
选项D,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体现在两方面:(1)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2)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
题干所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点,体现了个体间的差异性。故本题答案选C。
10.【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有的人少年时期才华横溢,有的人大器晚成,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并无好坏之分。
综上所述,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本题选择A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