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东教师资格考试每日一练答案(8.26)
科目一(1-4)
1.【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属于识记型考法,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六十七条,法条规定:“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的原则,不得违反中国法律、不得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故选择D,其他三项均属于改编选项,起到干扰作用。
2.【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相关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条规定:本法适用于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
选项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适用于在各级各类学校之外,还有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故选项A错误。
选项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部关于教师的单行法律,与学生管理无关,故选项B错误。
选项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不仅适用于民办学校的教师,其他各级各类学校及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也适用,故选项C错误。
选项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适用于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应当故选项D正确。
综上所述,选项A、B、C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择D。
3.【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相关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八条规定,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选项A,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题干中小高老师上课时机械应付,对学生的问题也是敷衍了事,为了复习,更是多次请假,让学生自由学习的做法没有尽到教师的义务,是不合法的,故选项A错误。
选项B,小高老师贯彻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的前提是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因此小高老师的做法是不合理的,故选项B错误。
选项C,教师有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义务,题干中小高老师的做法不涉及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而是为完成教育教学工作,故选项C错误。
选项D,教育教学工作是教师的本职工作,教师必须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不得任意改变教学计划,不得无故缺勤、旷工,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题干中小高老师的做法未完成教育教学工作,故选项D正确。
综上所述,选项A、B、C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择D。
4.【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相关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规定,教师享有下列权利:(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四)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五)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六)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故本题答案选A。
科目二(5-10)
5.【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认知过程。
选项A,感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选项B,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选项C,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反映的心理过程。
选项D,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题干中,小学生容易把“B”写成“D”是对字母外形的整体感知不够成熟。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本题选择A选项。
6.【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知觉的基本特性。知觉的基本特性包括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以及恒常性。
选项A,选择性是指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其中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对象,未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背景。例如,“万绿丛中一点红”反映的就是知觉的选择性。
选项B,理解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人们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当前知觉的对象,并用语言来描述它,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例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反映的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选项C,整体性是指知觉的对象是由不同部分和属性组成的,但我们总是把客观事物作为整体来感知,即把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综合为整体来反映。例如,“残词补全”利用的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选项D,恒常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例如,红旗在不同的亮度条件下,我们依旧知觉红旗为红色,这反映的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题干中,猎人进山只见禽兽,樵夫进山只见柴草,体现了猎人和樵夫从众多背景中选择所要知觉的对象,反映的是知觉的选择性。因此,本题选A。
7.【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癸卯学制》是首次得以实现的现代学制系统,其指导思想是洋务教育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8.【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现代学制的确立和发展。壬戌学制由北洋政府于1922年颁布。它首次将学制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学习教育阶段的依据,规定了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所以又称为“六三三”学制。因此,A选项正确。
选项B,癸卯学制,由清政府于1904年颁布,是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选项C,壬子癸丑学制,由南京临时政府于1912-1913年颁布,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选项D,壬寅学制,由清政府于1902年颁布,是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是没有实施。
选项B、C、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选择A。
9.【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道德发展的研究方法。科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让儿童对道德两难问题做出判断,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科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一个水平包括两个阶段,六个阶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
A选项,马斯洛是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代表理论是需要层次理论。
B选项,皮亚杰采用“对偶故事”法对道德发展进行研究,认为道德的发展是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
D选项,罗森塔尔的贡献是发现了教师的期望效应。
A、B、D均与题意不符。故此题选C。
10.【参考答案】中公教育解析:
材料所体现的德育原则为:
(1)疏导性原则。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老师面对学生的网络依赖行为,并没有简单粗暴、一味打压,而是通过聊天的形式引导他对计算机产生正面的认识,调动了他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积极性。
(2)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对计算机的浓厚兴趣这一积极因素,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与学习动机,从而使学生克服了自身的消极因素,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3)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中,抓住了学生的个性因素,从学生自身实际出发,选择了适合该学生的教育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