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

首页 > 教师资格 > 考试题库 >

2022年山东教师资格考试每日一练答案(8.24)

山东中公教育 2022-09-02 17:17:47 中公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科目一(1-4)

1.【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相关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教师以及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到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应当予以补贴。

选项A,对于主动申请到边远贫困的乡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老师,当地的人民政府予以补贴,而不是进行奖励,故选项A错误。

选项B,教师毕业后到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地方政府应当予以补贴,而不是提高工资,故选项B错误。

选项C,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教师以及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到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应当予以补贴。题干中赵某主动到边远贫困的乡村进行教学,当地政府应当予以补贴,故选项C正确。

选项D,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该大力表彰和宣传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而不是对主动申请到边远贫困的乡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给予表彰,故选项D错误。

综上所述,选项A、B、D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择C。

2.【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相关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教师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所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选项A,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对于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教师,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故选项A正确。

选项B,对于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教师应当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而不是批评教育,扣除绩效工资,故选项B错误。

选项C,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教师有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或者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根据题干描述小学教师并未构成犯罪,故选项C错误。

选项D,经济处罚亦称经济制裁,指利用经济手段来惩处违反法规的个人或组织。经济处罚有三种解释:①司法机关依照经济法规对经济组织的违法行为采取的一种经济性惩罚手段。它主要包括赔偿经济损失,责令偿付违约金或赔偿金,停止供应原料或燃料,停止动力供应,停止贷款,没收财产等各项措施。②从财产上惩罚违法犯罪行为的一种手段。在刑事、行政、民事三种主要的法律中,都有经济处罚的措施,诸如罚金、没收财产、赔偿损失、行政罚款等。③劳动法规定的经济处罚措施。主要有罚款、赔偿经济损失、扣发工资、降低工资级别等。题干中描述小学教师的行为不涉及经济处罚的规定,故选项D错误。

综上所述,选项B、C、D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择A。

3.【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相关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章第五十七条福鼎,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

(二)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

(三)违反本法规定开除学生的;

(四)选用未经审定的教科书的。

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择A。

4.【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条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选项BCD,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综上所述,本题选择A选项。

科目二(5-10)

5.【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群体影响。群体影响包括了社会助长与社会抑制、社会惰化、社会标准化倾向、从众与服从、利他行为和侵犯行为和去个体化。

选项A,社会助长指他人在场,可以促进个人活动效率的提高。

选项B,社会抑制指如果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造成了活动效率或行为效率的下降。

选项C,社会惰化是指许多人在一起工作,会降低个人活动积极性的现象。即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选项D,指群体成员在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下其行为或信念上的改变,及其伴随的行为方式。

题干中,“三个和尚没水吃”是因为三个和尚属同一种心态,同一种思想境界,都不想出力,想依赖别人,在取水的问题上互相推诿,结果谁也不去取水,以致大家都没水喝。体现了社会惰化,选项A、B、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择C项。

6.【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A前道德阶段表现为儿童处于感觉运动时期,行为多与生理本能的满足有关,无任何规则意识,因而谈不上任何道德观念发展;

B他律道德阶段儿童思维正在由前运算思维向具体运算思维过渡,以表象思维为主,但仍不具备可逆性和守恒性。因此,这一时期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以他律的、绝对的规则及对权威的绝对服从和崇拜为特征。

C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这一时期儿童的思维已达到具有可逆性的具体运算,其道德判断有了自律的萌芽,公正感不再是以“服从”为特征,而是以“平等的观念”为主要特征。

D公正道德阶段这一阶段儿童开始出现利他主义。倾向于主持公道、平等,体验到公正、平等应该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材料中孩子认为规则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体现了自律的萌芽,属于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

所以选择C。

7.【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世界观尚未形成,思想很不稳定。学生品德过程中的反复是不断深化的过程。这也就要求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对待这种现象,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在反复中逐步前进。

8.【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题干强调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属于外部他评,因此选品德评价法。

9.【参考答案】中公教育解析:

本题说法错误。职业倦怠是指对工作提不起兴趣,对职业充满了厌倦情绪,工作绩效明显降低,身体疲惫。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职业倦怠与年龄和教龄因素、角色定位因素、人格因素、社会支持因素、个人成就感因素等直接相关。其中,情绪耗竭是职业倦怠表现中的一个核心特征,也是一个非常显著的标志。

10.【参考答案】中公教育解析:

优等生,又叫“优秀生”或“先进生”,是指那些品学兼优,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较全面发展的学生。班主任对不同学生的教育方式是不同的,对于先进生的教育应做到:

(1)严格要求,防止自满。

(2)不断激励,提高抗挫折能力。

(3)消除嫉妒,公平竞争。

(4)发挥优势,带动全班。

 猜你喜欢

查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备考公开课
山东公职类备考公开课
点击查看

教师资格<

招考信息

考试公告 报名入口 准考证打印 成绩查询 面试公告 资格认定公告 考试动态 信息汇总

报考指导

阅读资料

考试题库

各项目入口一键直达<